1、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做出积极贡献
2月4日,中国译协向全体会员及全国翻译工作者发出公开信,鼓励大家为彻底征服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研究院翻译搜集梳理、翻译审定了四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词汇英文表达,供业界及相关人员参考使用。湖北省外办、河南外办、天津市外办等通过官方媒体发布多语种疫情信息,更新多语种防护小知识和各类注意事项。中译语通、传神、悦尔、思必锐、语言桥、墨责、华电、领航、唐能、一者、中译、天外翻译、阿里巴巴、创凌、译软、语言服务基地、文思海辉、小牛翻译、莱博智、创思立信、沃领域、艾朗等企业为疫情战斗提供多形式、多语种的语言服务。陕西省翻译协会、江苏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山东省翻译协会、中国译协法律翻译委员会、中国译协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等行业协会组织翻译出版多语言版本疫情防控相关内容。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组织应急语言服务团和外语志愿者,奋战在国门、抗疫第一线。上海文学翻译家通过翻译文艺作品声援祖国抗疫。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组织“以译抗疫”译文征集活动,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了广大翻译人的智慧力量。
2、中国语言服务企业抗疫经验为全球同行所借鉴
2月28日,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和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语言服务研究所联合发布《新冠疫情对中国语言服务企业的影响调查报告》,全球知名语言服务网站SLATOR首页专题报道并向全球发布该报告英文版全文,引起国内外语言服务行业关注。3月10日,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在北京“云首发”中、英文抗击疫情系列主题图书和宣传图,来自波兰、斯里兰卡、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韩国、伊朗、意大利、黎巴嫩、印度、巴基斯坦、阿联酋、埃及等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出版商表达了对中国外文局抗疫主题图书的需求和欢迎。3月30日,中国外文局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抗击疫情国际智库云论坛”,来自中国、法国、西班牙、巴基斯坦、埃及、巴西6国的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就如何携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分享经验、汇聚智慧。全球知名语言服务咨询机构CSA Research先后于5月、8月、12月针对中国语言服务企业抗疫经验进行调查,撰写《中国语言服务企业为后疫情时代指明方向》等调研报告。6月27日,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举办中美俄语言服务高峰论坛,美俄专家称中国是第一个受到新冠疫情严重影响的国家,也是第一个走出疫情影响的国家,中国语言服务企业的经验为全世界同行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启示。
3、中国举办抗击疫情亚太翻译云论坛,向翻译工作者发出“云倡议”
5月11日,由亚太翻译论坛联合委员会和中国翻译协会联合主办的抗击疫情亚太翻译云论坛成功举办,论坛主题为“汇聚翻译力量,助力亚太抗疫”。论坛向亚太翻译工作者发出“云倡议”,倡议翻译工作者团结一心、携手并进,凝聚翻译共识、汇聚翻译力量,坚持做坚守使命的践行者,坚持做消除隔阂的助力者,坚持做促进民心相通的贡献者,在抗击疫情中浴火重生,共同创造亚太翻译美好的明天。
4、语言服务走进全国两会提案
5月21-28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在提案中建议建立国家应急语言服务机制体制,由国家应急管理部把应急语言服务工作纳入本部门职能。牵头成立国家语言应急服务工作委员会,与教育部、国家语委、民族与宗教局等其他相关部委分工协作;做好语言应急服务能力建设的法制保障,包括在国家近期已启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它法律法规的修改中纳入应急语言服务内容;制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语言服务机制和预案”,或推动适时在应急预案中加入应急语言服务内容;将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教授张博在提案中建议:在国家近期已启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修改中纳入应急语言服务内容;制定“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语言服务机制和预案”,或推动适时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各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中加入应急语言服务内容;将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国家应急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由国家语委牵头组建应急语言服务团,搭建国家级统一平台,统筹整合资源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系统推进应急语言服务体系构建,提升应急服务效率和质量。
5、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重大翻译工作审评专家委员会成立仪式在京举行
9月28日,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重大翻译工作审评专家委员会在京成立,汇聚国内外高端翻译资源,为完成好国家交办的各项重大翻译任务提供专业机制保障,引领推动翻译工作有效服务对外传播工作大局。会上为英、法、俄、西、阿等24个语种50余位专家颁发聘任证书。重大翻译工作审评专家委员会职责范围包括:审定重大翻译项目成果,评估重大翻译项目质量;研判、审定最新重要术语概念语汇规范译法,定期发布重要术语规范译法报告;制定重大翻译工作的标准化规划,审定重大翻译工作相关行业标准,评估翻译标准实施效果;审定重大翻译工作的工作流程,提供重大翻译项目评价咨询意见等。
6、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
10月30日,我国首个语言服务研究学术性社团——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根据章程,经民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了首届语言服务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领导成员。理事会成员58名,覆盖全国内地所有省份,包括从事语言服务研究、管理的大学校长、院长、教授,语言服务企业董事长、总裁,以及语言研究类期刊的主编等,具有比较充分的代表性和较高的权威性。
7、中国翻译协会发布《口笔译服务计价指南》标准征求意见稿
11月5日,中国翻译协会对外发布《口笔译服务计价指南》标准征求意见稿。该标准从任务难度、服务人员资质、服务类型、服务流程、工作条件及其他等六个方面为口笔译服务定价提供指南,为口笔译服务分层分级报价提供标准支撑。本标准的推广应用将对中国方兴未艾发展的语言服务行业起到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同时有利于中国的语言服务行业标准化实践引领国际同行,提供借鉴,促进中国整个语言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8、国家成立应急语言服务团,多个省市成立省级应急语言服务团
12月8日,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筹建工作推进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田立新司长,北京语言大学校长、筹建工作组组长刘利教授,筹建工作秘书处秘书长李宇明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和秘书处充分发挥家国情怀,整合各方力量,秉承“平时备急,急时不急”和“共建共享”理念,积极为国家为社会服务。据悉,天津外国语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也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涉外应急语言服务基地,组建省级应急语言服务团。各地应急语言服务团成员活跃在国门、抗疫第一线。疫情爆发初期,“战疫语言服务团”日夜奋战、争分夺秒、齐头并进,研制了涵盖湖北9大方言片区的《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提供微信版、网络版、融媒体口袋书、即时翻译软件、在线方言服务、视频软件等载体形式,为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及相关群体提供多维度的语言服务,贡献语言学之力。
9、中国语言服务产业受到疫情影响,总体产值略减
由于国际贸易环境走低和新冠疫情影响,语言服务产业受到较大影响,导致部分竞争力弱的语言服务企业退出市场或缩小规模,市场中活跃的语言服务企业数量出现下降趋势。根据千里马公开翻译项目中标数据显示,1-6月中标项目与同期相比下降了41%,近乎腰斩;而中标单价则屡创新低,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截止8月底,虽然疫情限制已经解除,全国业务已开始出现反弹,但53%受访企业表示其营业收入仍低于预期,37%收支大体相等;收入高于预期的企业数只有10%。根据上述情况进行预测,全国语言服务行业产值总体将呈现同比下降趋势,但幅度不会太大。
10、部分高校已开设语言服务相关课程,积极申报语言服务专业、博士点、研究机构,语言服务研究成果越来越多
北京语言大学开设全国首个语言服务研究二级博士点,并向教育部申报语言服务本科专业。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向河北省教育厅申报语言服务本科专业。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开设“一带一路”能源语言服务研究中心,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语言服务研究所获批为市级社科研究基地,致力于京津冀语言服务产业和标准化研究,从细分领域开展语言服务研究。安徽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铜仁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积极开展语言服务师资培训工作,为开展语言服务相关课程做好准备。中国语言服务40人论坛则在8月8-10日成功举办了2020年全国首个高校语言服务学科发展与教师培养高级研修班。通过中国知网检索,篇名中含“语言服务”的论文在2020年底已近2000篇,全文中含“语言服务”的论文则达到3.5万篇。《语言服务产业论》、《中国语言服务产业研究》、《“抗疫”应急语言服务报告》、《中国语言服务发展报告2020》等专著于今年相继问世,给语言服务研究增加了新的方向。